站内公告:

“回顾与展望: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召开。

站内搜索
学术成果
研究项目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暑期论坛
“口述历史研究”暑期讲习班简报
发布时间:2011-06-13   浏览次数:

2007年7月29日—31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一期“口述历史研究”暑期讲习班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该讲习班的主要目的是为有志于从事口述历史研究的年轻学者提供培训和咨询,给学员提供一个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学术资源、增进友谊的平台。讲习班特邀上海大学文学院李向平教授以及历史学家、北京语言文化中心研究主任魏扬波教授(Prof. Jean-Paul Wiest)担任指导教师。在为期3天的讲习班中,两位教授围绕主题展开讲座,向全国各地(含香港)多所高等院校的16名学员讲授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并与学员们进行互动式讨论和交流。


7月29日上午,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刘家峰副教授主持开班典礼,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朱英教授、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所长吴小新博士致欢迎词。著名历史学家、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章开沅教授也莅临讲习班,并做了主旨演讲。他以其个人民国时期在四川担任粮库保管员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地讲述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章教授认为,以往大部分历史资料,均查之于图书馆、档案馆,所谓“无一字无来历”,实际上是无一字不是来自文献。以民国史研究为例,就有过分迷信民国档案之嫌。而口述史侧重于一种方法论上的改进,和此前的史学研究方法的区别首先在于更注重通过访谈来搜集被访者“口述”的信息,作为历史研究的资料,弥补或者修正书面文献材料因种种原因而导致的缺失、歪曲或错误。因此,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方面,不仅在历史学,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都有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


从7月29日—31日,李向平教授和魏扬波教授为讲习班精心准备了六次讲演,主要包括了口述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口述研究的准备、访谈的准备与技巧、访谈资料录入、如何从访谈记录中获取信息、口述史写作等内容。为便于学员更好的加以理解和掌握,两位导师更是筹划了三次学员小组讨论,结合学员各自的口述史研究计划,分别就贺街古镇陈王信仰、赫哲族、温州教会长老等口述史专题进行模拟训练,鼓励学员在互相的交流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口述史研究技巧。最后,两位导师还认真听取了每位学员结合各自研究课题(硕博论文)所拟定的详细口述史研究计划,对于各位学员在基督教、藏传佛教、少数民族、妇女等口述史专题方面的研究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并对每一位学员的专题发言作了详细的评议,与每位学员进行了充分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李向平教授在讲习班的总结中特别指出,为期三天的学习毕竟时间有限,但重要的是在于让学员了解口述史的基本规范,在方法层面上的更新与加强。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而现在这里不是三个人,里面有很多都是你的老师,每一位学员,甚至包括老师,都可以互为师友,彼此吸取营养。谈到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李教授强调,2008年的暑期班将更名为口述史研讨班,将采用优胜劣汰机制筛选学员的研究成果,以展示和讨论第一期学员口述史计划的执行结果为主,并就口述史教材(初稿)提出修改建议。


在举办此次口述历史讲习班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特色。正如魏扬波教授所说,此次口述史讲习班不同于其他讲习班的关键在于实践口述史研究的方法.魏教授认为,对口述访谈,只听老师讲还是不容易明白,对初涉口述史研究的学员来说,要充分掌握好口述史研究的各种技巧,面对各种突发情况都游刃有余,是很困难的,因此讲习班安排了很多小组讨论,通过各组学员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互相加以点评,暴露大家各自的缺点、错误,在激烈的争论中,真正掌握和提高口述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在讲习班总结会上,学员都认为收获很大,并表示回去后认真进行实践,争取参加2008年在上海大学举行的研讨班。

(俞蓓撰稿







版权所有:武汉近代史研究所地址:华中师范大学内
电话:86-027-67861579传真:86-027-67862812
技术支持:捷讯技术